第一步,股权变更。当年柳传志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以管理层的名义用二点三三亿买下了百分之三十五分红权。中科院从百分之一百持股变成了持股百分之六十五,柳传志、杨元庆等联想管理层员工持股百分之三十五。
第二步,家族渗透。一九九七年,柳传志和自己的父亲,再加上几名港商一起创建了香港联想。待香港联想上市后,柳传志便将北京联想的无形资产全部打包进了香港联想,北京联想沦为空壳,但至少此时的联想仍在中科院手中。
直到第三步贱卖国有资产,泛海集团以二十七点五五亿的价格购买了联想近四十亿的股权,没人知道其中的十三亿流到了谁的手中。而后经过多轮改革,代表国资的中科院持股比例已经降至不足百分之三十,彻底失去一票否决权。而作为母公司的北京联想,在香港联想的持股比例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四。
此时的联想已经沦为纯粹的民营企业
柳传志与倪院士的贸工技、技工贸之争的时间节点,中美在半导体研究领域差距不大。如果当时中科院领导不受柳传志影响,支持倪院士的技工贸发展方向,联想现在应该在半导体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在芯片领域不至于落得被美国卡脖子的尴尬境地。因此,柳传志对中国半导体发展影响深远,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在中国科技领域他是个反面教材。
柳传志1967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
柳传志,男,汉族,1944年4月29日生,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联想控股、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
他还兼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名誉教授,高级工程师,企业家、投资家、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
1984年,柳传志在中关村与中科院计算所其他十名研究人员一起成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
柳传志在中国本土市场中立足,大力发展民族自己的品牌,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代科技企业家和企业家的优秀代表,1984年柳传志创立了联想,他在国际个人电脑大型企业激烈竞争中获得胜利。推动了国家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柳传志的企业进行公司股份制改革,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快速发展,对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并大力推动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科技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经济成果。
2004年柳传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2009年9月柳传志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2011年11月2日联想集团宣布柳传志卸任董事会主席,担任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2014年12月21日由柳传志与巴菲特共同出资的首个在华运营的外国私人航空品牌“利捷公务航空”正式开始运营。
2015年02月,70岁的IT人柳传志接受专访,对网络传说在联想控股持股3.4%,为最大自然股东,折算一下纸面财富超过四五十亿的传闻作出了正面回应。大概拥有联想集团的股份不到1%。